太原都市天际线建设与城市规划展望
一、太原市建筑景观风貌规划管控导则发布
为塑造太原城市特色,加强建筑景观风貌管控,提升公共空间品质,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4月24日发布了《太原市建筑景观风貌规划管控导则》。该导则旨在推进城市设计引导系统化、精细化、规范化,依据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、《太原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办法》等相关法规制定。
二、城市空间形态管控
1. 都市天际线:在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地标、门户节点、轴线廊道、重要街道等重点地区的建筑,应进行整体高度设计,塑造标志性的都市天际线。
2. 城市景观廊道:位于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景观廊道内的建设项目,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、体量和屋顶形式。
3. 城市界面:相邻建筑的建筑风格、色彩和材质应协调和谐,提倡高层塔楼结合功能需求直接落地。
三、建筑风貌管控
1. 建筑风格:建筑立面风格应符合总体城市设计风貌分区要求,充分反映太原地域文化、气候特征、时代精神。
2. 建筑立面:位于重要水体、市级公园、重要广场周边及城市重要街道沿线的居住建筑立面应公建化处理。
3. 建筑体量:高层居住建筑面宽不应超过70米。
4. 第五立面:建筑屋顶造型、风格、色彩应符合都市天际线、景观廊道、地标景观和历史文化保护等要求。
5. 建筑色彩:建筑色彩应满足总体城市设计风貌分区的相关要求,采用柔和雅致的色调。
6. 建筑材质:建筑外立面应采用石材、仿石、金属板、玻璃等美观耐久的材料。
四、公共空间管控
1. 建筑退后空间:沿街建筑底层为商业、办公、公共服务等公共性功能的,应开放退让空间。
2. 轨道站点周边公共空间:临近地铁站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地下空间应与地铁站点相互连通。
五、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
为加强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,维护晋阳湖生态功能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太原市制定了《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》。条例规定,晋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应当坚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气、治城一体推进,遵循统一规划、生态为本、保护优先、科学修复、合理利用的原则。
六、太榆同城化进程
太榆同城化是指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榆次区的城市一体化进程。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,尽管规划已做了多少,但至今仍停滞不前。阻碍太榆同城化的主要原因是:顶层设计未明确、高层领导决心不足、具体方案策略不明确、行政区划阻隔、机场阻隔等。
七、城市综合体出现的意义
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、办公、居住、酒店、餐饮、会议、文娱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,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、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,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型、多功能、高效率、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。城市综合体代表了城市商业值增长的新需求,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。
八、总结
太原都市天际线建设与城市规划展望,旨在提升城市品质,塑造城市特色,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。在推进过程中,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,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,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,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、高效、可持续发展。